【歷史文件】
籌組經過報告
民國九十七年年初,長期於台北市、桃園縣兩地協助勞工處理勞資爭議的王耀梓先生,有鑑於桃園縣未出現重視勞工權益的民間協調機構,個別勞工發生勞資爭議,往往苦無優良的協助人員,致權益受損,遂產生了聚集桃園縣各自主工會之幹部,一起服務廣大勞工的念頭。
另一方面,長久以來,各基層工會之幹部經常彼此訴說著對廠內員工沒有勞工意識的無奈、對工會幹部生涯的沒有希望,以及工廠以外生活各方面的困難。試想,受限於廠場工會的限制,在勞工分散的處境中,資源難以整合,人員難以聚集,勞工之間缺乏真正的團結互助,缺乏彼此學習、相互鼓勵的成長空間,很自然地,勞工對自己作為台灣最大的階級,漸漸地便視而不見,更遑論發揮社會影響力,從事社會改革的理想。
面對這種普遍的感受,王耀梓先生與杜光宇先生決定爭取較多工會幹部或個別勞工的認同,化困境為契機,共同發起本協會的籌組。連署之初,即有三十一人簽署文件,跨過最低門檻後,即向桃園縣政府社會處申請籌組協會。
本籌備會迅速地於八月十五日召開發起人會議及第一次籌備會議,會中推選王耀梓、林長才、施國民、王清能、陳金生、許武能、唐龍安、袁鳳珠、杜光宇等九人為籌備委員後,並一致公推王耀梓為籌備會主任委員。八月廿五日召開第二次籌備會,審議章程、工作計畫、預算等草案,並通過袁鳳珠等四十二人的會員資格審查,同時決定在九月十日晚上六時三十分,召開協會的成立暨第一次會員大會。籌備期間感謝各位委員及工作人員的配合,讓協會能迅速成立。
在國外,勞工是社會改革的一股重要力量,這是毋庸置疑的。但這句話放在我國的情勢裡,好像很難說服社會大眾,也很難說服勞工自己。期望本協會的成立,能夠團結不分廠場的勞工,凝聚基層勞工的階級意識,透過不斷地彼此學習,進而維護勞工之權益,服務更廣大的勞工。希望全體會員共同實現這樣的願望。
報告人:籌備會主任委員王耀梓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